空气运动粘度_空气运动粘度与温度对照表

压缩空气各个压力下的黏度

根据以上公式可算出:Q=cmΔt

μ=13ρvλ。

空气运动粘度_空气运动粘度与温度对照表空气运动粘度_空气运动粘度与温度对照表


空气运动粘度_空气运动粘度与温度对照表


空气运动粘度_空气运动粘度与温度对照表


由于空气阻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因此以物体运动速度为正值时,空气阻力方向则为负值。

上式显示,气体的粘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增大而增大。

其实,上式计算的粘度是分子之间动能交换产生的粘度,只是粘度的一部分,气体粘度中还有分子之间作用力产生的粘度,气体粘度由两部分组成。

请教,传热学 这个题目的计算步骤,主要公式,还需要什么参数。

空气的比热约1.010的3次方焦/(千克·℃),空气平均质量为约1.29,1立方米空气为:1.29千克,则

不用什么参数了,用自然对流传热准则关联式,Nu=C(Ra)^n,其中C、n要去查传热教科书,对应不同Ra有不同的经验值。

牛顿粘性定律指出,在纯剪切流动中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剪应力(或粘性摩擦应力)为式中/dy为垂直流动方向的法向速度梯度。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

Ra=Gr.Pr,Gr是格拉晓夫数,Pr是普朗特数。

Gr=gαΔtL^3/ν^2

g为重力加速度,α为空气的体积膨胀系数,Δt就是tw和tf的值,L是定形尺寸,在这个问题里应该就是散热器高H,ν为空气运动粘度

空气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试解释原因

解微分方程:

2、水的粘度是表示水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内摩擦力,其大小与内能的损失有关。温度升高,

分子动能增大,促进分子间流动,内摩擦1.与流体物质本身的特性有关。力减小,动力粘度减少。

空气的比热是多少

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

空气的比热很小。一般来说,比热不是作为参数,而比热容比是用来描述它的。

不确定空气的比热容(即使在温度的时候)。恒压比热容或定容比热容通常用来反映空气比热容的大小,这两者都与温度有关(温不太大,基本上不可考虑相等)。例如,当温度为K时,空气的比压为CP= 1003kJ/(kgK),当300 K时,空气的热容量为CP= 1005kJ/(kgK)。

比热容(比热容),以符号C表示,也称比热容,或比热(比热),是指由Ig物质升高的每一个Lc所需的热能。铜,铝,低碳钢和不锈钢的比热容依次降低。因此,在相同热源下,不锈钢的温升高,温度场大。

不同流体的粘度别很大。当压力为101325kPa,温度为20℃时,空气,水和甘油的动态粘度和运动粘度为:

空气=17, 9×10-6Pa?S,V=14, 8×10-6M2/s

水=1, 01×10-3Pa?S,V=1, 01×10-6M2/s

甘油=1499 Pa, S,V=1, 19×10-3M2/s。

空气的比热很小,一般不用比热来作为参数,而用“比热容比”来描述。

空气的比热容没有确定值(即便在温度确定时),通常使用定压比热容或定容比热容来反映空气比热容的大小,这两者都与温度有关(温不太大大时可认为基本相等)。例如温度为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 。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用符号c表示,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指 Ig物质每升高l℃时,所需的热能。铜、铝、低碳钢和不锈钢的比热容依次递减,因此,在相同热源的作用下,不锈钢的温升较高,温度场范围大。

空气的比热容没有确定值(即便在温度确定时),通常使用定压比热容或定容比热容来反映空气比热容的大小,这两者都与温度有关(温不太大大时可认为基本相等)。例如温度为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 。

楼主如需更详尽解答,请补充问题。

空气的比热容(又称为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所需要的能量。它表示了空气在温度变化时储存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对于一般常规条件下的空气,其比热容通常在20-25°C范围内,约为1.0-1.005 kJ/(kg·°C)。这意味着当1千克空气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所需的能量大约为1.0-1.005千焦耳。当然,具体数值也会受到压力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空气的比热容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此外,比热容还取决于空气成分的组合,因为空气中的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水汽组成。不同气体的比热容值各不相同,在计算比热容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了解和准确使用空气的比热容对于许多领域都很重要,如工程、建筑、天气预报以及能源系统设计等。

楼上两位说的不是比热,而是比热容比。任何物质都是由比热的,空气也不例外。空气的比热很小,一般不用比热来作为参数,而用“比热容比”来描述。在热学中讲到,气体在不同的状态过程中,温度变化相同,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在等压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低)1k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压摩尔热容量,以Cp表示;在等容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低)1k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容摩尔热容量以Cv表示。因此可以定义比热容比r(希腊字母伽马)=Cv,m/Cp,m。当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时r=1.40 。

=1000*1.29*1

=1290焦

空气的比热容(也称为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空气的比热容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的平均比热容约为1.005 kJ/(kg·K)。这个数值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101.325 kPa)和常温(约为25°C)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温度变化1K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空气的比热容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略有不同。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2.与流体运动载体的几何形状有关,比如管道的几何形状,直径大小,是否有弯道等。,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热力学数据手册或使用适当的热力学方程来获得更的数值。

空气的比热指的是气体在单位质量下,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空气的比热与温度有关,并且在不同温度下会有略微的变化。

恒压条件下,空气的比热容(C_p)约为1.005 kJ/kg·℃(或 0.24 Btu/lb·℉)。

恒容条件下,空气的比热容(C_v)约为0.718 kJ/kg·℃(或 0.171 Btu/lb·℉)。

这两个值是实验测定得到的平均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来近似计算空气的比热。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空气的比热会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下,空气的比热容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实际工程计算或研究中,如果需要更准确的比热值,可以查阅相关的热力学数据手册或者进行实验测定。

1000J/(kg·℃)

动力粘度单位怎么转换?

是1587mpa.s

常用动力粘度单位换算:

1000毫帕斯卡.秒(1000mPa.s)=1帕斯卡 .秒 (1Pa.s)

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无关;气体密度与压力成正比,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与压力成反比;因此,公式计算的气体粘度与压力无关,而是一个常数。也就是说在温度相同时,1atm与2atm下的气体粘度完全相同。分子之间的距离相一倍,粘度竟然是相等的。的换算:

η=ν. ρ

式中η---试样动力粘度(mPa.s)

ν--- 试样运动粘度(mm2/s)

ρ--- 与测量运动粘度相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cm3)

系数计算

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又称粘性系数、动力粘度,比例系数,粘性阻尼系数,记为μ。

牛顿粘性定律指出,在纯剪切流动中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剪应力(或粘性摩擦应力)为式中/dy为垂直流动方向的法向速度梯度。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 10^(-2)泊)。

以上内容参考:

动力粘度单位转换如下表: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也被称为动态粘度、粘度或简单粘度,定义为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其数值上等于面积为1㎡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为N·s/㎡(牛顿秒每米方),即Pa·s(帕秒),其量纲为M/(L·T)。

拓展资料

粘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化学性质,定义为一对平行板,面积为A,相距dr,板间充以某液体;今对上板施加一推力F,使其产生一速度变化度所需的力。由于粘度的作用,使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摩擦阻力和压阻力,造成机械能的损耗。

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 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

参考资料

常用粘度单位换算;:

1000毫帕斯卡.秒(1000mPa.s)=1帕斯卡 .秒 (1Pa.s)

η=ν. ρ

式中η---试样动力粘度(mPa.s)

ν--- 试样运动粘度(mm2/s)

ρ--- 与测量运动粘度相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cm3)

对液体而言,压强越大,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压强越小,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对气体而言,压强影响不大;温度越高,粘度越大,温度越低,粘度越小

帕·秒(Pa·s)或毫帕·秒(mPa. s) 或 (dPa·S) 。 粘度单位换算关系:Pa.s=1000cP=1000mPa.s=10P=10dPa.s

dpa.s 是decipascal-seconds 的缩写,是粘度单位 P(poise),cP(centi poise)Pa.s(pascal-seconds),dPa.s(decipascal-seconds)mPa.s(millipascal-seconds) 流体在流动时,相邻流体层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则该两流体层间会产生摩擦阻力,称为粘滞力。粘度是用来衡量粘滞力大小的一个物性数据。其大小由物质种类、温度、浓度等因素决定。

粘度一般是动力粘度的简称,其单位是帕·秒(Pa·s)或毫帕·秒(mPa·s)。 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三者有区别,不能混淆。

粘度还可用涂—4或涂—1杯测定,其单位为秒(s)。

(动力)粘度符号是μ,单位是帕斯卡秒(Pa·s)

由下式定义:L=μ·μ0/h

μ0——平板在其自身的平面内作平行于某一固定平壁运动时的速度

h——1厘泊(1cP)=1毫帕斯卡.秒 (1mPa.s)平板至固定平壁的距离。但此距离应足够小,使平板与固定平壁间的流体的流动是层流

CPS(Centipoise)是粘度的单位‘百分之一泊’或‘厘泊’,表示液体的自身流动阻力。

室温水的粘度为 1 CPS,牛奶为 3 CPS

蜂蜜的粘度是10000 CPS

1 CPS = 1 mPa s(m为小写,表示‘毫帕秒’)

单位是一样的

空气在油中的运动速度

运动粘性系数与动力粘性系数不同,它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只是人为地将其定义为动力粘性系数与流体密度的比值,即:γ=μ/ρ 在单位制中其单位为m^2/s,它的数值不代表粘性的大小,只能用于同种流体不同温度下流体粘性相对大小的比较。

不能具体确定,但运动速度大致为几毫米到几厘米每秒。

100厘泊(100cP)=1泊(1P)

空气在油中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油的粘度、密度以及空气与油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等,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值,比如若是油的粘度较高,空气在其中的运动速度将受到较大阻力,这意味着空气在油中的扩散速度相对较慢;若是油的粘度较低,空气就能够相对容易地通过油的介质进行扩散。

此外,空气在油中运动的速度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油滴扩散速度,当空气与油接触时,空气会逐渐扩散到油中,油滴的扩散速度通常较慢;油中气泡上升速度,当空气在油中形成气泡时,气泡会上升到液体表面,气泡上升的速度取决于气泡的尺寸、油的粘度以及气泡与油之间的相对密度异。

空气运动产生压强

肯定是不同的,这里要注意

两列火车的间距。因为火车表面会对空气产生一个剪切力,带动空气流动,在某一点的形成的剪切力的大小与这一点与火车表面的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

在一定的距离以外空气是不受剪切力影响的,速度为0.定这个距离是L。同理

对面开来的火车

同样对周围的空气产生剪切力。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强就与火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有关了。因为剪切力对空气速度的影响,这一点要考虑进去。如果两列火车的间距小于上面所说的2L,那么火车内侧表面与空气的相对速度要大于外侧表面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动力学压强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内侧的压强要大于外侧的压强。同理如果两列火车的间距大于2L,那么两列火车对彼此都无影响,因为内侧的压强等于外侧的压强。

这个距离L,是跟通过雷诺数求出来,跟火车长度,空气动力学粘度,以及火车速度有求出L——平板运动过程中作用在平板单位面积上的流体摩擦力Nu数后,再用h=Nuλ/L求出对流换热系数关

随便说一下,大家一起讨论

空气的运动粘度随气压变化吗

下雨以符号γ表示,即γ=μ/ρ,单位是m2/s,γ无特殊物理意义,因具有运动学的量纲,故称为运动学粘性系数。它表征的物理量是粘性力与惯性力之比。前空气中的湿度大,水蒸汽含量高.使大气压降低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运动粘性系数与动力粘性系数不同,它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只是人为地将其定义为动力粘性系数与流体密度的比值,即:γ=μ/ρ,在单位制中其单位为m/s。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当我们给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加热的时候,则其压强当然也会增大.而对大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某一区域的大气温度因某种因素而升高时,必将引起空气体积的膨胀,空气分子势必要向周围地区扩散.温度高,气体分子固然会运动得快些,这将成为促进压强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便向周围扩散,则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数就要减少,从而形成一个促使压强减小的因素.而实际的情况乃是上述两种对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两种因素中哪个起主要作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下雨天,大气压比晴天低很多,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下降.

这二段是百科上的解释.希望你能看明白.

常压100度下空气的粘度

流体运动粘性系数γ的数值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温度和压力。

常压条件下,空气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100℃的温度下,空气的粘度值因为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间距增大,使得粘度值下降工程计算中经常要涉及到粘性的概念,流体的粘性大小一般用粘性系数来衡量。粘性系数分为动力粘性系数和运动粘性系数。。因此,在常压100℃下,空气粘度的值会降低。但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测量来确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